一级条目
|
二级条目
|
重点建设任务与完成时间
|
责任人
易法刚
|
资金额度
(万元)
|
2012年7月
|
2013年7月
|
合计:380
|
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
|
1、改革培养模式
|
与2家校企合作单位的协议。建设一条先进的SMT生产线和EDA仿真室。建立一套相适应的管理制度。
建立“两个”标准:学生职业道德标准、职业能力标准规范。
|
与3家校企合作单位的协议。SMT制作作品展示;学生参加竞赛率统计表、获奖证书。收集整理毕业生成才资料、社会满意度调查资料。改革培养模式总结报告。
|
易法刚
王质云
|
234
|
2、改革教学模式
|
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花名册、活动记录。制定新的专业实施性计划。
建立SMT骨干课程教学大纲。
|
改革教学模式总结报告。
SMT骨干课程项目教学法教案、课件、视频资料。
|
毕红林
|
19
|
3、改革评价模式
|
企业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用人标准调研分析报告;制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评价考核方案。
|
行业评价。改革评价模式总结报告,论文1-2篇。修订后的学生评价考核方案;分析报表。
|
毕红林
|
11
|
4、创新教育内容
|
开展专业人才需求调研,制作企业用人需求调研表及分析报告;制定SMT核心课程和基础特色课程的开发计划,并着手编写校本教材;建立专业资源库。
|
专业动态建设调查报告和专家论证意见;完成3本SMT核心课程、2本基础特色课程的开发工作; 进一步充实专业资源库;撰写创新教育内容总结。
|
易法刚
王质云
毕红林
徐志远
|
46.4
|
师资队伍建设
|
1、教师队伍机制建设
|
建立专业教师队伍各种制度。
|
专业教师评聘机制;考核与奖励记录。
|
王质云
孙晓野
肖庆红
|
2
|
2、教师队伍结构优化
|
建立专业教师人才资源库;聘请2名社会行业专家和占20%的外聘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。
|
通过建立教师进修、培养机制,使教师在学历上达标,双师型教师达90%以上。
|
王质云
孙晓野
肖庆红
|
4
|
3、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培养
|
1名专业带头人外出考察进修计划和总结;
2名骨干教师进修总结及论文1篇。
|
1名专业带头人外出考察总结;参与市级以上教科研项目1项;参加国内有影响的学术会议1次;
2名骨干教师进修总结及论文1篇。
|
易法刚
|
6
|
4、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及师德能力提升
|
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师德培训、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和教师下企锻炼,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师德能力。计划培训年平均45学时;6名教师下企业锻炼2个月。参与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1项。
|
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、下企锻炼。
计划培训年平均45学时;7名教师下企业锻炼2个月;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达100%;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人次不能低于5%。
|
易法刚
|
9
|
校企合作、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
|
1、校企共建机制建设
|
建成基本满足学生教学实习、顶岗实习需求的校外实训基地2家;建立校企人才交流合作制度。
|
建成基本满足学生教学实习、顶岗实习需求的校外实训基地3家;合作建立专业资源库。
|
何 琦
|
17
|
2、工学结合机制建设
|
制定校内“工学结合”管理制度
|
制定学生“工学结合”管理条例。
|
何 琦
|
7
|
3、专业辐射能力建设
|
建立对外培训制度、技能鉴定考核制度;具备为东西湖区的中小学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师资培养能力。保存培训资料。
|
与企业共建资源库,实现资源共享;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;开展对农村和社会富余劳动力职业培训工作,年培训240人次。
|
孙晓野
|
24.6
|